中国冰球队长的讲述,牵出北美华人一段泣血史!
登上轮船只是这些苦力苦难生涯的开始,他们在船上继续受到种种虐待,而这一切也受到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秘鲁总统卡斯帝利亚在1861年写道:苦力贸易再现了早已备受谴责的“非洲”奴隶贸易的所有罪恶行径。这些被绑架、诈骗上船的移民们,“被封闭在极其拥挤的船舶内,没有任何通风设备,甚至连最基本的食品都无从提供,在整个航程中,他们都被置于野蛮的管辖之下”。
因为条件恶劣,船上苦力死亡率非常高。1852年,从厦门出发的额尔金勋爵号经过62天航行抵达新加坡,随后经过23天抵达巽他海峡的一个港口,接着再航行46天到达好望角,再航行39天抵达目的地英属圭亚那的德梅拉拉,整个行程总计长达177天。
在这漫长的航程中,当初上船的总计154名中国人,在行程中先后死亡69人,死亡率高达45%。调查结果显示,造成死亡的原因包括超载、食物短缺,以及因为海水渗入,导致船舱中装载的稻谷因为被海水浸泡发酵而散发出了有害气体。
1859年,一艘驶往哈瓦那的英国船在南海遭遇强台风,船只撞礁下沉,船长和船员置船上850名中国人于不顾,只管自己跳上救生艇逃生,船上所有中国人全部葬身大海。
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上英国法律的限制加码,美国船逐渐取代英国船成为贩运中国苦力的主力。
根据胡恒坤在《美国早期漫画中的华人》一书中的研究,这些涉洋来到北美的华人,成为开发美国西部的先锋队伍。他们参与各行各业的拓垦工作,除了矿工之外,也是兴建横贯北美的太平洋铁路及电报线路西部一段的主要劳工。
根据孔飞力的研究,在太平洋铁路修建的关键阶段,大约雇用了1.1万名华工,而叶劲光的祖辈正是他们中的一员。华人吃苦耐劳,从抡锤、钻孔到爆破,工程中最艰苦的工作,无不落在华工身上。
胡恒坤在书中介绍,到了19世纪70年代,华人投入城市轻工业行列,成为加利福尼亚州制靴、制鞋、制雪茄烟及制衣等手工业的中坚分子。而西海岸的白人劳工,在美国内战后经济萧条的环境下,迁怒华工,一口咬定华工抢掉他们的饭碗。
在白人排外心理及媒体“黄祸”宣传的裹挟下,当年在美国的华人,成为经济不景气下劳工运动的替罪羊。
资本家剥削劳工,垄断市场及资源,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华工同样深受其害。但在当年美国种族分隔的社会形态中,白人工党不接受华工,资本家趁机雇用华工,打击白人工党的罢工行动。所以,白人工党不与华工团结联对抗资方,反而指责华工是美国劳工组织团结的绊脚石,主张排斥他们,驱逐他们,“华人滚蛋!”的口号响彻西海岸各地。
而事实是,华人在美国没有选举权和政治影响力,在劳资纠纷中,华人首当其冲,成为被针对、被攻击的对象。劳资两方的怨恨,均发泄在华人身上。各地出现了一连串反对华人、排斥华人的暴行。
1885年9月怀俄明州石泉镇爆发屠杀华人事件,28名华人死亡,15人受伤,数百名华人被逐。清政府驻美特使郑藻向时任美国国务卿强烈抗议,国务卿答复联邦政府不能干涉地方事务,同时向国会提议拨款赔偿,最终在1887年通过赔偿案了事。
石泉镇屠杀过后一个月,西雅图市发生暴乱,3名华人被打死,华人商铺被烧毁。连番暴行,逼迫华人向旧金山市聚集抱团,这也是今天美国旧金山华人较多的原因之一。
而清政府软弱无能,在1880年受美国政府逼迫签署《天津条约》,承诺自动制止华人来美之后,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政客看准清政府软弱可欺,在国会提出了本土排华的联邦法案,排斥、禁止华人入境。1882年,亚瑟尔总统在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美国正式禁止华工入境。
其后,从1884年至1904年,美国政府颁布一连串修正《排华法案》的法例,所有华人技工、劳工,完全被拒绝入境及排斥出境。到1924年,新移民法例实施,禁止所有亚裔人种移民美国。
在当年的美国“排华”政治圈子中,任何一个与中国谈判的官员,只要稍微为中方说句好话,都会被视为出卖国家利益,被同僚政客围攻,受报纸责骂。亚瑟尔总统曾否决国会排华法案,立即被媒体讽刺梳着辫子向中国“叩头”。
而“眯眯眼”形象,也诞生在那一拨“排华”浪潮中。美国媒体通过大量的文字、漫画向读者灌输:美国是一个先进文明社会,要清除中国腐败无能的旧传统。白人有天赋权利,只有他们可以享用新大陆的丰富资源,而“黄祸”将至,美国土地人民将被“劣等民族占领”。
这样的境况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美成为二战战场上的盟友,日本成为“黄祸”的主要来源地,才逐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