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商业味儿的拳击联赛!推广人李杉专访
中国第一个举办在国际邮轮航线上的拳击赛事、中国第一个拳击运动员薪酬梯度体系、中国拳击赛事2.0版本……这三个关键词是我在对推广人李杉先生的采访过程中,他反复提及的。
2023年7月19日,远赴日本的蓝梦之星号国际邮轮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鸣笛启航,看似普通的一个航次,却是这艘国际邮轮首个“满客”的航行旅程。这也是在疫情后,文、旅产业结合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我是个拳击人,但拳赛如果只做给拳击人,这条路注定窄而曲折”。李杉的表达平淡而坚定。在他看来,中国的拳击联赛需要向着2.0版本发展。
时间倒回到2015年9月4日,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音乐俱乐部The mixing room,中国第一个职业拳击联赛品牌《拳力联盟》正式打响,为中国的职业拳击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常态化的竞技平台,也带起了中国职业拳击运动发展的一次小高潮。“拳力联盟绝对是中国职业拳击赛事的1.0版本,它让中国职业拳手开始有了强烈的职业参赛意愿,让大家开始懂得了规范参赛和规范竞技。”李杉说。当我问道他想做的2.0要比1.0做哪方面的升级的时候,他说:“不能算是升级,因为在竞技层面,我没有什么想在拳力联盟基础上做完善的,相反我要向他们多学习和取经,我所指的2.0版本是从赛事变现和拳手收入提升的角度为这个行业做一些思路上的补充。”
纵观这几年中国拳击赛事的发展,我们的编辑总结发现,拳击赛事在国内的变现途径极其有限:刨除政府补贴,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变现思路无外乎票务加赞助,拉赞助又得看市场又得拼人缘,而在流量活跃的互联网层面,国内赛事IP被舶来赛事品牌挤压得更是呼吸困难。我们不禁思考:拳击运动这么一个在国际体育市场上的吸金大户,为什么在中国会发展地如此艰难?
“我觉得我们缺少了带商业味儿的拳击赛事……”。李杉的这句话是让我最感兴趣的,于是我追问道商业味儿是什么意思。他拿出了手机百度了“职业”词条读到:“职业是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你看,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不存在多少职业拳击运动员。现在国内大部分拳手追求的是成绩,他们认为成绩好了收入就会高,其实这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推广人角度出发,拳手的个人影响力决定了收入,而竞技水平只是构成个人影响力的元素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全网都在吐槽马某国老师,但是他带货一晚上就好几十万,哪个洲际拳王能做到?”而说到运动员的收入,李杉表示,他会在配拳的同时为运动员设定好预期的推广目标数据,这些数据和运动员的比赛水平同样重要,都是出场费和花红奖励的重要参考指标。
我很赞同这句话,小编觉得拳击赛事是大众的狂欢,它不属于某个团队,某个组织。而作为一种体育文化产品,降低观看门槛是每一个推广人应该去思考的。我们当然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世界拳王,中国拳手雄踞P4P榜单,但这份努力应该归属于教练员,而并非推广人。作为一个深耕拳击行业多年的从业者,小编非常喜欢抖音上的“野球帝”系列账号,因为它让我们知道了破圈的力量,也让我们知道了球星的粉丝不一定都是球粉。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个推广人,除了让别人欣赏拳手精湛的步伐、多变的组合、强大的体能之外,是不是能让他们有多一份的自我挖掘?
而当我问道李杉为什么给赛事取名为《激战深海冠军赛》的时候?他的回答没有过多思索:“蓝色代表着梦想,而海洋占有这个地球71%的面积,我们需要到更宽阔的地方给梦想创造可能性,我想让圈外人看到拳击的魅力,我想让拳手听到圈外人的欢呼声。而越是神秘的深海,探索起来就越有意思。”李杉笑得很憨厚,但目光是坚定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