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奥体之夜见证中国群众体育的春天

2025-08-19 01:00:21

60396人!南京成为“苏超”上座率最高、全国最卖座的城市。这个不仅刷新“苏超”联赛纪录、更创造中国业余足球赛事观赛新纪录的数字,如同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足球的无限可能。在这个闷热的夏夜,六万余名球迷用他们的热情证明:足球的魅力从未远离这片土地,中国足球的群众基础远比想象中深厚。

7月5日,“苏超”第六轮南京队与苏州队的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打响,这是南京队主场移师奥体的首场比赛,被誉为“苏超”举办至今最有看点的一场比赛——“江苏双子星”对决。南京奥体中心是亚洲A级体育馆、世界第五代体育建筑的代表,承办过2005年全国十运会、2013年南京亚青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等多项国际国内综合性大赛。体育场有6.1万个坐席,当晚现场涌入的观众数,载入了中国足球史册。这场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的“苏超”联赛,原本只是一场省级业余足球联赛的常规赛事。但60396人的现场观赛人数,不禁让老球迷们回忆起2012年10月20日的中超联赛争冠大战,65769人的观赛纪录,曾是中国职业足球的黄金记忆。而如今60396人的业余联赛盛况,则标志着中国足球生态的深层变革——从依赖资本和明星的“眼球经济”,转向扎根社区和城市的“群众体育”。这两组在同一个场地诞生的数据,恰如中国足球发展的两个里程碑。13年后,足球的激情再次点燃这座体育场,更以惊人的姿态改写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观赛天花板。放眼全球,这样的上座率甚至超过了许多欧洲顶级联赛的场均观众数。比赛过程中,整个奥体中心爆发的惊天声浪,看台上翻涌的人浪与旗帜,构成了中国足球史上最动人的画面之一。

“苏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快乐,是“苏超”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最大的经济动力之一——这个业余联赛一脚“踢”活了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空间,成为“一纸票根激活多城消费”的“超级IP”和内需增长的新引擎。赛事IP成功构建了“情绪价值-消费行为-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通过将足球竞技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社交娱乐场景,突破传统赛事边界,构建了“观赛+美食+文旅”复合消费链,精准契合了“Z世代”消费心理转向。当“为快乐付费”成为新刚需,城市经济供给亟需从功能型转向情感型。江苏“十三太保”借力“足球+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将赛场激情延伸至城市街巷,推动游客从“赛事观众”转变为“城市体验者”。各主办方借鉴职业联赛经验,推出20元亲民票价、地铁观赛专线、足球嘉年华等配套活动,赛场引入VAR技术、专业转播团队,赛事质量不输职业联赛。

夜幕下的奥体中心,六万余名球迷的手机灯光如星河闪烁。这星光不仅照亮了国民足球的未来,更折射出中国体育发展的新方向——当运动真正回归群众,回归快乐本质,让“打卡”变成“体验”,让“消费”变成“共情”。发挥“苏超”的出圈效应,让文商体旅深度融合,构建更具活力的跨界生态,推动快乐经济从自发成长走向系统性培育,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情感驱动力。(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