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签约就解约!黑人球员辱华还不到48小时,月薪7万合同当场作废
俱乐部48小时教科书级切割
7月16日晚,苏州东吴俱乐部紧急叫停米高的赴队报到流程。 7月18日,一纸解约声明直接拍出:“因球员言行损害俱乐部及国家形象,依据合同条款立即终止合作。 ”这份声明收获超2000次点赞,网友称之为“三观最正球队”。
法律层面,俱乐部占据绝对主动。 米高的部分注册文件尚未完成签字,且合同明确包含“损害国家形象可无条件解约”条款。 俱乐部宁可承担前期投入损失(定制球衣、宣传物料作废),也拒绝妥协。
球员两副面孔难挽败局
意识到职业生涯可能终结,米高火速开启危机公关:
先通过私信向球迷狡辩,称“德国生活经历导致表达失误”,辩解辱骂是“为激励香港球迷”;次日发布公开道歉,承诺捐出年薪的20?5%用于儿童足球公益。
公众对此并不买账。 网友算了一笔账:1万美元月薪捐25%,年捐款仅2.5万美元,对高薪球员“不痛不痒”。 更讽刺的是,米高在道歉中声称“我是黑人,长得不像中国人”,却又表示“想学中文拉近距离”,身份认同的混乱暴露无遗。
香港球迷看台行为激化矛盾
米高的辱骂并非孤立事件。 现场视频显示,当他对中国球迷区咆哮时,香港球迷看台传来粤语辱骂,有人甚至向中国球迷投掷水瓶。 这种对立情绪从球场蔓延至网络,霍启刚的社交媒体评论区被“要求表态”的留言淹没。
网友翻出旧账:半年前梅西香港行拒绝登场时,霍启刚曾强硬发声维护球迷权益;而此次内地球迷被辱骂,同为足协高层的霍启山(霍启刚弟弟)虽在现场观赛,却保持沉默。
足协缺位与俱乐部硬气的对比
中国足协主席宋凯与香港足总主席霍启山均坐在龙仁体育场看台,全程目睹辱骂事件。 但截至解约公告发布,两家足协机构未作出任何公开回应。
这种沉默与苏州东吴的果断形成尖锐对比。 球迷要求中国足协追加处罚:参考英超球员辱骂亚裔被禁赛7场、罚款96万人民币的案例,对米高实施长期禁赛。
归化球员的文化认同警钟
米高事件折射出归化球员的深层隐患。 技术层面,他履历“国际化”,混迹欧洲低级别联赛,辗转亚洲多国球队;但文化层面,他从未真正认同所代表地区。 类似问题在归化球员中普遍存在:
艾克森、洛国富等无血缘归化球员在中超更衣室形成葡萄牙语小圈子,与本土球员配合失误率高出23%;
伊朗归化队长德贾加因在德国长大,虽为国家队效力却无法用波斯语唱国歌。
日本足球的归化策略提供了一种参照:要求归化球员必须通过语言文化考试,并在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实现“文化同化先行”。 而中国足协对归化的态度始终模糊,2025年3月《足球报》证实:“足协不主导归化引进,仅按需使用。 ”
一场没有赢家的尊严博弈
讽刺的是,这场冲突的双方本不该站在对立面:
米高作为新签约的外援,原计划7月赴苏州报到,开启职业生涯新阶段;
国足虽赢下比赛,但球迷的欢呼被对手辱骂打断,胜利喜悦荡然无存。
国足FIFA排名第88位,中国香港仅列第153位;米高所在的香港队刚以0-1输给国足,其个人全场仅1次射门。 一个输球方球员,却对赢球方的球迷展示出匪夷所思的“优越感”。
赛后技术统计显示,整场比赛犯规达28次,黄牌出示4张。 当足球沦为情绪宣泄工具时,所谓竞技精神早已面目全非。 米高用喇叭砸碎自己饭碗的同时,也在中国足球的伤疤上再添一道裂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